文匯報2006年10月27日
曾經是與大郅并肩的男籃國手李端,10年前因一次意外事故陷入了“伸手不見五指”的無邊黑暗。然而,在厄運面前李端沒有向命運低頭,在殘疾人奧運會上他一次又一次為祖國贏得了榮譽。
師徒共舞
在上海殘疾人體育運動中心的田徑場上,記者采訪了李端和金帆這對正在田徑場上訓練的師徒。
“李端,注意,”教練金帆站在遠處一邊拍著手,一邊喊著。默默站著的李端,平伸出雙手對準掌聲的方向,問:“教練,對直了嗎?”金帆說:“OK,直了!”只見李端開始啟動,奔跑……伴隨金帆的掌聲越來越快,李端的速度也越來越快。在秋日太陽的照射下,師徒倆一遍遍地重復著這個過程……
2002年,金帆開始負責訓練李端。兩年后的雅典殘奧會上,盲人運動員李端為中國代表團奪得跳遠和三級跳兩枚金牌。當時,路透社在報道中發出由衷的贊嘆:“李端和金帆這對師徒,在田徑場上共同完成了常人難以完成的雙人舞。”確實,盲人要在黑暗中越跑越快,除非他有眼睛,而金帆就是李端的眼睛。在國外比賽,盲人運動員的引導方式有用電子發聲器的,有用哨子的,但金帆和李端這對師徒,卻堅持用喊聲和掌聲相互交流。
連遭厄運
總算可以休息一會了,戴著一副墨鏡的李端與記者并排坐在長凳上。回首往事,李端不禁感慨萬端:“也許你不相信,1993年和1994年,我是國家青年男籃主力后衛,那時王治郅(王治郅新聞,王治郅說吧)、陳可(陳可新聞,陳可說吧)都是我的隊友。17歲那年,我還獲得了全國青年籃球賽的扣籃冠軍,那時我已是中國籃球CBA聯賽沈陽部隊隊的主力后衛。”
也許是命運的捉弄,一個馳騁籃壇的追風少年,剎那間被奪走了所有的光明。1996年9月11日,訓練結束后李端打掃衛生,在挪動一個抵在門邊的劣質滅火器時,滅火器突然發生了爆炸。10年后的今天,李端的腦海重新浮現當時的情景:“后來右眼球摘除了,左眼球無法將光線信號傳遞到大腦。在醫院里昏迷了15天,手術時,整個眼部縫了70多針……當我終于蘇醒,卻發現撿回了一條命,但自己這輩子已經完了。”
然而,厄運并未就此放過李端。就在他住院治療的那一年,父親患癌癥去世了。一天,母親到病房來看兒子,母子倆默默地坐在一起吃飯,李端感到母親在哭。李端安慰媽媽說:“媽,您別哭。盡管我眼睛看不見了,但您可以告訴我周圍是啥呀,有什么我看不見的您就告訴我,我能行!”
找回自信
1997年,李端所在的部隊送他到一所盲校學習按摩。李端說:“當時我的想法是,學習按摩既可以將來養家,也可以留在運動隊給隊友做按摩,而不用離開部隊。”1年后,遼寧省殘疾人田徑運動隊的選拔干部發現了李端的運動素質,從此他成了遼寧省殘疾人運動隊的隊員,專項練習跳遠。
根據李端的身高和力量素質,教練給他制定了一個12步起跳的跳遠法。從這一天起,12步起跳便成了李端所有訓練的中心內容。李端說:“我的眼前永遠是黑暗的海洋,但是我心中自有一片陽光。”
重新成為運動員,李端漸漸找回了自信。兩年后,在2000年悉尼殘疾人奧運會上,李端取得了一枚銀牌和一枚銅牌。在2004年雅典殘疾人奧運會上,李端奪得兩枚金牌,耳邊兩次奏響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。
雅典殘奧會后,李端當上了爸爸。說到這里,李端有些遺憾地說:“孩子已經15個月了,但我常年在外集訓,才在家陪了孩子一個多月。實在太想了,就只有往家里打長途電話。”
為了備戰11月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的遠南運動會,28歲的李端在教練的帶領下在上海市殘疾人體育運動中心刻苦訓練。臨別時,李端充滿自信地說:“命運對我關上了一扇門,但同時又打開了另一扇窗。我會牢牢把握機遇,在遠南運動會和2008年殘奧會上,為祖國贏得更大的榮譽。”本報記者 王勝